來源:觀察者網
1月3日,標普全球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疫情擾動等因素影響,12月中國財新制造業景氣連續第五個月收縮,收縮程度環比上個月略微擴大。值得注意的是,該數據連續兩個月高于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兩者數據差距持續擴大。
中國財新制造業PMI
數據顯示,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錄得49.0,較11月的49.4回落了0.4個百分點,延續8月以來的收縮態勢,但數據高于市場預期。全球經濟指標(Trading Economics)網站顯示,國外經濟學家普遍預測12月財新中國制造業PMI值介于48.0和48.8之間。
財新分析認為,導致12月制造業PMI下行的因素是新訂單加速下降,降幅雖小,但已是3個月來最顯著;受疫情因素影響,國內需求相對疲軟,而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海外市場的需求降速較11月加劇。
財新制造業新出口訂單指數
與新訂單一樣,制造商的采購活動在12月也加速放緩,并創下4月份以來的最快速度。與此同時,采購庫存和成品庫存均進一步下降。
生產需求萎縮導致用工數量進一步下降,但降幅略低于11月份。不過,企業仍表示產能壓力輕松,積壓工作量4個月來出現第三次輕微下降。
價格方面,企業平均投入成本較12月僅輕微上漲,部分企業表示一些原料(尤其是金屬)有所漲價,但為了提升競爭力和爭取新訂單,制造商繼續小幅下調產品售價。
相較財新PMI數據,國家統計局12月31日公布的12月制造業PMI錄得47.0,下降1.0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下行,已降至2020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而全球經濟指標(Trading Economics)網站顯示,國外經濟學家此前普遍預測12月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值會反彈至48.0和49.5之間。
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指數
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董琦告訴觀察者網,這兩數值經常呈相反走勢。歷史上,原因其一是企業類型統計存在差異,財新PMI統計樣本多為中小型民營企業,而國家統計局PMI則多為大中型企業,因此兩者走勢差異反映了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景氣度的差異。不過,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大、中、小型企業PMI分別為48.3%、46.4%和44.7%,中小型企業狀況比大型企業明顯更為糟糕,但更為反應中小企業的財新PMI值卻更高。
此外,兩個指標的樣本區域存在差異,財新PMI多為東部沿海,而國家統計局采的是全國整體;董琦認為,一線城市和發達地區經濟恢復速度明顯快于低線級城市和我國內陸地區。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認為,疫情對企業產需、人員到崗、物流配送帶來較大影響。12月份,國家統計局調查的制造業企業中56.3%反映受疫情影響較大,高于上月15.5個百分點。
構成國家統計局制造業PMI值的11個指標中,有8個較11月下跌,其中跌幅最顯著的是供應商配送時間,由46.7再降至40.1,表明制造業原材料供應商交貨時間持續延長。
財新數據也顯示,供應商供貨速度連續6個月下降,交貨延誤率較11月有所好轉,但物流受到的影響仍然顯著。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制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繼續下降,由上個月的47.4%降至44.8%。財新制造業就業指數較11月則是略微的反彈,不過依然低于榮枯線。
財新制造業就業指數
降幅更為顯著的,是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由46.7降至41.6,與制造業PMI一樣也降至2020年2月以來最低水平,凸顯了疫情對于人們外出消費的抑制性影響。
國家統計局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
不過展望未來,企業對未來一年生產前景的信心增強,財新制造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升至2022年2月來最高值;財新采訪的制造業企業普遍預期產量會隨疫情好轉和市況改善而增加。而國家統計局調查的多數制造業企業也認為,隨著疫情形勢逐步好轉,后期市場走勢有望回暖。
財新制造業生產經營預期指數
董琦認為,考慮到全國各地疫情達峰時間差,以及春運可能帶來的二次感染,預計疫情對23Q1的影響仍將持續,Q2經濟回升,不過經濟預期“至暗時刻已經過去”。從招工前瞻指數來看,企業預期最差的階段可能已經過去;12月BCI企業招工前瞻指數為52.1,較上月的48.2上升3.9個點。而企業也普遍預期隨著疫情峰值過去,未來生產經營活動將有望逐步回歸正常。